• 期刊首页
  • 期刊导读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导读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综合新闻

  • 陕西可能发生8级地震吗(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 地震工程会议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地震工程会议
  • 驾车跨海,仅需6分钟!又一“世界级挑战性工程
  • 中国地震局乌鲁木齐中亚地震研究所获批高端外
  • 兰新高铁地震灾后复旧整治工程顺利进行

通知公告

  • 《世界地震工程》刊物宗旨
  • 《世界地震工程》征稿要求
  • 《世界地震工程》投稿方式
  • 《世界地震工程》数据库收录影响力
  • 《世界地震工程》栏目设置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造地震”的追梦人(2)

来源:世界地震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29日 15:59:26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同步伴成长:用科学护佑生命 远眺工地,雏形已现,巨大的钢结构建筑挺立在天津大学的一角。2024年,它将完全建成投入使用。 “设施建成后,可以再现

同步伴成长:用科学护佑生命

远眺工地,雏形已现,巨大的钢结构建筑挺立在天津大学的一角。2024年,它将完全建成投入使用。

“设施建成后,可以再现地震中真实的建筑破坏过程,还能评估建筑破坏时内部管线、电气损坏造成的火灾等次生灾害风险。”燕翔说。同时,它还将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模拟复杂波浪、海流环境的水下地震模拟装置。

“它将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风电等‘超级工程'保驾护航。”说到这里,燕翔的语气里全是自豪。

今年,刘铭劼和同事们一起参观了位于唐山市的唐山抗震纪念馆。“在纪念馆参观时被深深触动:当年的唐山大地震,把百年工业城市瞬间夷为平地,24万人遇难,天津也有伤亡。如今我们在做的,就是想让城市更加安全,想让建筑更加牢固,想让悲剧不再发生。”

“我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项目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建好之后,用得好才是关键。”刘铭劼说。

未来,这一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够用科学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的转变,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它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章来源:《世界地震工程》 网址: http://www.sjdzgczz.cn/zonghexinwen/2021/0929/545.html

  • 上一页
  • 1
  • 2
  • 上一篇:16天连发两次地震,地震近期为何袭扰湖南?
    下一篇:汶川地震同桌死里逃生一同参军,一个军官一个

    世界地震工程投稿 | 世界地震工程编辑部| 世界地震工程版面费 | 世界地震工程论文发表 | 世界地震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世界地震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